每周三,昌硕街道的干部们都深入联系村(社区),围绕清除“牛皮癣”、清理堆积物、整治背街小巷等十个方面提升环境。在一次次整治中,城区的人居环境不断升级。昌硕街道还设立“周三集中行动日”,将这一行动固定下来。
这样的行动,也被称为“十靶十环”行动。“瞄准10个方面进行提升,如同打靶,目标明确;依托‘周三集中行动’以及考核机制,争取每次行动都正中十环靶心。”昌硕街道党委委员祝冬介绍。
“十靶十环”行动切口小,瞄准的却是人居环境提升这一大课题。不同于其他地区,我县并未新建城区,每年通过有机更新,实现了城区的蝶变。但不可否认的是,城区存在少数“犄角旮旯”之处整治并不彻底,优雅竹城的“优雅”并非全面覆盖。“例如我们的10个村改居社区虽然融入了城市,但基础设施、老百姓的习惯都还没完全跟上。”祝冬说。
“十靶十环”明面上指向人居环境提升,实际上指向村改居社区与城市融合,指向的是基层治理这一课题。过去因为村改居社区与城市社区存在管理中的“模糊地带”,给治理带来不小的难度。以安置小区祥溪南苑为例,虽然地处三友社区,但40%住户并非三友社区的居民,这一度给小区推行物业化管理带来难度。后来,在经历环境整治、管理提升后,祥溪南苑成功实现了物业化管理。
祥溪南苑只是昌硕街道众多安置小区中的一个。昌硕街道慢慢摸索出提升基层治理的关键“钥匙”:借助“十靶十环”行动,提升村改居社区与城市社区之间“模糊地带”的环境;再跟进建立基层自治组织,进行常态化管理。于是,业委会、楼管会、住委会“三会”纷纷成立。
前不久,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末、缺乏有效管理的新街桥社区江南红西侧转角联建楼成立楼管会,实施物业化管理,整体环境变了样。气象弄小区在党员住户带头下,开展环境整治活动,面貌焕然一新,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大提升;社区趁热打铁,创新成立以党员住户、普通居民住户和出租户共同参与的气象弄小区住户管理委员会。在许多无物业小区,业委会也纷纷成立。
昌硕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,接下来将充分运用“十靶十环”这一小切口,结合“三会”建设、基础设施提升等,形成基层治理合力,全力创建县域治理现代化示范街道。